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之间有赔偿争议时,赔偿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诉讼由原告提出:原告即交通事故的赔偿权利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伤残案件的原告应当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或其监护人;死亡案件的原告应当是死者亲属。其中关系到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诉讼,伤残案件由受害人提出,死亡案件由被扶养人提出。 被告经法院通知须应诉:被告是侵犯原告利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由交通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受理,同意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同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赔偿项目计算标准高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 为了便于法院及时取证、尽快解决争议,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期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后1年。如无诉讼时效期中止、中断等事由,诉讼时效届满,赔偿权利人即使可以起诉,如果对方当事人以时效期满进行抗辩,赔偿权利人的请求将不会得到人民法院的保护。 通过诉讼方式解决赔偿争议需要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较长的时间,会耗费较大的成本。但是通过诉讼方式得到的赔偿金额相对较高,对后续的争议可以进行再次诉讼解决。 |